荊楚拍訊
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
詐拍事件緣何屢禁不止?
- 分類:藝術天地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1-06 11:24
- 訪問量:
【概要描述】20多年來,拍賣的行業規則雖在逐步完善,社會對拍賣的認知也越來越多,但不夠專業和理性,成為詐拍現象不斷產生的直接原因。
詐拍事件緣何屢禁不止?
【概要描述】20多年來,拍賣的行業規則雖在逐步完善,社會對拍賣的認知也越來越多,但不夠專業和理性,成為詐拍現象不斷產生的直接原因。
- 分類:藝術天地
- 發布時間:2022-01-06 11:24
- 訪問量:
詐拍事件緣何屢禁不止?
歐陽樹英 孔達達 王鴻梅 石建邦
20多年來,拍賣的行業規則雖在逐步完善,社會對拍賣的認知也越來越多,但不夠專業和理性,成為詐拍現象不斷產生的直接原因。
2017年7月6日,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本市拍賣企業2016年度監督核查情況的通報》。通報稱,上海金堂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堂拍賣)已與上海宏愿拍賣有限公司、上海嘉璽拍賣有限公司等6家拍賣公司一同被列為“屬于涉及違規經營被相關部門查處調查的企業”,它們也將被“暫停拍賣經營資質,通報工商管理等部門”,然而這距離金堂虛假拍賣一案的發生已過去近一個月。
自1993年國內首場文物藝術品拍賣舉槌至今的25年間,違規操作、虛假拍賣等現象已成常態,業界也早已見怪不怪,而在近幾年,以文物藝術品拍賣做局實施詐騙的刑事案件也越來越多,騙術更是越來越高明。因極難查清并認定犯罪事實,故行騙范圍在不斷擴大,影響越來越惡劣——尤以上海分別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查處的寶藝公司、上海嘉璽、上海金堂為典型。這既是利益驅動的結果,更是市場在急速增長的過程中不成熟的表現。
金堂拍賣的“最后一騙”
6月11日至12日,金堂拍賣舉辦了“2017上海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的預展。而于13日舉槌的拍賣會,整場654組拍品在現場競買人將近兩個小時的頻繁舉牌中,沒有一件成交。
隨后,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的警員進入拍賣現場,將所有現場人員控制;與此同時,警方也進入金堂拍賣公司。之后,警方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其中有3人后被取保候審,其余53人被刑事拘留。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據警方初步調查,成立于2014年的金堂拍賣,是由上海市工商局注冊的正規拍賣企業。它與上海元亨利貞拍賣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合作開展文物藝術品拍賣,自金堂拍賣成立至今3年內涉嫌詐騙金額高達4600萬元,有近萬名受害人。
由于涉案金額巨大、受害者眾多,此案成為行業、媒體以及各界廣泛關注的要案。6月30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表《關于強烈譴責虛假拍賣違法行為的聲明》稱:“據查,上海金堂拍賣有限公司不是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員,但其行為嚴重違反了2011年發布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第十條‘不于拍賣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費用’之規定。”7月3日,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發布《關于“上海金堂拍賣有限公司”涉嫌違法和違規的特別聲明》。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樹英在接受《藝術市場》采訪時介紹:“從向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了解的情況來看,上海商委、工商等相關部門對金堂公司已關注過一段時間,所以在商委去年的行業年檢中,它與其他5家拍賣公司一同被取消了拍賣經營資質。但從年檢開始到被警方抓獲,從事件被媒體曝光再到年檢結果公布,中間有很長的時間差。作為正式注冊的拍賣公司,金堂如此操作,很有可能是知道自己年檢通不過,利用時差做最后一搏,再騙一筆錢。”
另據記者調查發現,與金堂拍賣合作的元亨利貞雖在2016年便有金堂拍賣的工作人員向委托人宣稱公司將其收購,但在去年9月就因其未辦理年審而被吊銷文物拍賣許可證,而且它也同屬上海商委公布的2016年拍賣企業年檢通報中暫停資質的6家企業之一。而據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了解,“金堂拍賣就是由元亨利貞延伸出來的一家拍賣公司,后者有文物拍賣的資質,前者沒有,所以形式上有合作;但實質上,兩家公司與其宣傳的東京古美術才一株式會社,都是由同一人馬組織成立的‘戲班子’。”
手段隱秘且極難認定
總結和梳理金堂拍賣的詐騙手段,記者發現,其套路雖非首創,但策劃周全而精心,極難認定其詐騙的犯罪事實。
金堂拍賣首先通過網絡宣傳,由業務員主動網上搭訕或者電話結識來物色委托人,并聲稱不會收取委托人任何參拍費用。為增加吸引力,通過公司網站專業而美觀的設計、全面而系統的介紹、周到而認真的服務,金堂拍賣將自己打造成一家集權威鑒定、高端藝術品展覽、大型藝術品拍賣為一體的藝術品綜合交易服務平臺。
“全方位”的細致包裝和“美好而中肯”的承諾吸引了不少委托人。據虹口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市場犯罪偵查隊隊長周巍介紹:“金堂在選擇賣家時以外地的為主,其費用也以0.6萬元到0.8萬元居多,抓住了很多賣家怕麻煩不愿為了這點錢跑一趟上海的心理。”而據記者了解發現,此中還有一些曾是2015年寶藝公司詐騙拍賣案或2016年上海嘉璽假拍案的受害者。
一旦有人帶著藏品來找金堂拍賣,工作人員首先會安排一系列的業務接待,如所謂的“資深鑒寶師”鑒定評估和“媒體記者”的宣傳探訪。而這兩項服務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委托人的藏品估出一個合理的“高價”;但事實上,一般市場價格幾百元、幾千元的東西往往會被賦予數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身價”。
當然,如此誘人的身價并不是輕易能夠實現的,還需要一系列的宣傳推廣和專業運作。此時,金堂拍賣的工作人員便開始忽悠委托人購買推廣服務套餐。據周巍介紹,服務套餐包括“讓拍品登上國際專業鑒寶雜志《投資藝術》”“送拍品去海外拍賣”“微信公眾號和電視媒體推廣”等多項增值服務,其費用從0.6萬元至4萬元不等。然而,前述所謂的推廣服務是完美陷阱的組成部分,比如背面印有300元港幣發行價的《投資藝術》實際是金堂工作人員從網絡上摘抄內容后自行排版、印刷的“刊物”。
然后,金堂拍賣便開始籌備拍賣會。為使拍賣會應對部分前來參加拍賣會的委托人,金堂公司選擇的拍賣會地點一般都會是當地的五星級酒店,并按照正規程序舉辦拍賣會,但最終的結果便是6月13日的那一幕。此中玄機便在于將“頂拍”表演為“競拍”。
所謂頂拍,是指在拍賣前,主辦方會與委托人事先約定一個保留價;拍賣圖錄中所標示的起拍價一般都低于保留價。如果競買人在現場的舉牌價未達到保留價,拍品自動流拍。這雖然是拍賣界最基本的規則,但金堂拍賣的騙局關鍵就在于現場舉牌的買家都是“托兒”。據警方調查發現,每位金堂雇傭的托兒,在拍賣會后會收到200元的勞務費和50元的餐費補貼。而每位托兒在進場前都會拿到一張上面記有競拍號碼、展品號碼以及舉牌次數三組數字的紙條。例如,100/40/2就代表買家號牌是100號,舉槌第40號拍品時舉牌兩次。
如此,每件拍品的最終命運都是因未超保留價而“合理”流拍,這自然讓委托人無可奈何。更令警方頭疼的是,“單獨來看每位報案人的遭遇,根本看不出是合同詐騙。但放一起看,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周巍介紹,而據犯罪嫌疑人向警方交代,只是通過6月13日這一場拍賣會收錄的654組拍品,每組拍品對應一張照片,每張照片向被害人收取0.6萬元至1.2萬元的費用,金堂拍賣的詐騙金額就可達500多萬元。
詐拍有如傳銷
回顧自2000年后的國內文物藝術品拍賣,虛假拍賣、違規操作的事件頻頻發生,尤以最近3年為詐騙拍賣案件的高發期,受害者遍及全國。
今年5月25日,據《南方周末》一篇題為《文玩“假拍賣”——您這珍品很值錢,但又“流拍”了》統計:“自2015年至今,上海、常州、嘉興等地公安機關偵辦、披露的‘文物’鑒定、拍賣詐騙案件已達34起,批捕或控制犯罪嫌疑人412人,已核實受害者5000余人。”據記者調查發現,3年以前針對收藏藝術品開設的騙局,普遍通過收費的假鑒定、高評估來牟利,偶爾發生的拍賣騙局大多也是為買家而設的知假拍假、低投資高回報、回收拍賣等;但近3年陸續浮出水面并引起相關部門注意的詐騙拍賣案件,都不約而同地將目標鎖定在賣家身上。而這些委托人大多數對收藏和文物藝術品拍賣不甚了解,更沒有較為扎實的收藏鑒賞知識儲備,又看著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熱,著急“搭車”出手自己的收藏,期望賣個好價錢。
此中,上??芍^是詐騙拍賣的重災區。2016年3月,在上海市公安局“嚴厲打擊整治文玩藝術品流通領域合同詐騙犯罪專項行動”中報出的寶藝公司和上海嘉璽最為引人關注。據警方統計,自2013年至2015年,寶藝公司與客戶簽訂涉案“服務協議”并接受藏品委托展銷或拍賣共計4737件,據此收取“基礎服務費”共計8000余萬元。
當各界都在關注金堂詐拍的案情時,部分業內人士卻在無奈中陷入深思——為何在國內文物藝術品拍賣已發展25年的今天,行騙受騙仍不斷發生,而且近幾年是愈演愈烈。
“這就跟傳銷一樣,國家雖然也在嚴厲打擊,但也不斷有人前赴后繼、鋌而走險。”孔達達告訴記者,“歸根結底,還是雙方有利可圖。從藏家角度而言,有不少人喜歡將自己的藏品和博物館的館藏比,而且只比對的方面,當大部分對比正確,便確定這件東西正確無疑;然后還會找高價位拍品比,一看我的東西比那件還好,它拍出兩個億,我這件就應該值五個億;另有人覺得自己生意做得不錯賺了不少錢,玩收藏肯定也很厲害……種種自視過高的心理,就給受騙埋下了伏筆。另外,看到拍賣公司給出的誘惑夠大,覺得可以通過小錢去拼一下,剛好給了騙子可乘之機;而拍賣市場雖然興起20多年,但由于公司太多、競爭激烈,很多規則又是靠自律來實現,一些小拍賣公司便鋌而走險。”
不踏實積累、想一夜暴富的普遍風氣和心態,也讓上海收藏家王鴻梅覺得,金堂詐拍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樁。“先從拍賣行來講,它完全不是從專業的角度在組織拍賣,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專業失誤,它就是企圖巧妙規避法律風險的詐騙行為。如今,國內的各行各業少有腳踏實地干好一件事情的企業,拍賣自然不能幸免,想發財就只能冒險。”王鴻梅說,“從收藏群體而言,萬眾都來賣古董,首先沒那么多;萬眾又都想撿漏,那又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的結果,就是給騙子創造了生財契機。”
“關于金堂拍賣事件的報道力度大,會讓一部分人警醒的。” 王鴻梅說,“聽說有人曾連續被騙六七次才會醒悟。所以說,該受教訓的一定要有損失金錢的血的教訓,不然無法理解和醒悟。”
對拍賣認知需不斷專業和深入
然而,各種場合、無數次的提醒,似乎總喚不醒大家的警惕,這讓歐陽樹英及其他諸多業內人士最為無奈。“因為總有人希望有一些意外和驚喜出現,當誘惑夠大時,很多人會喪失應有的理性。”歐陽樹英感慨道,“以往大多是投資公司、文化公司、展覽公司等‘李鬼’拍賣行在詐騙拍賣,但這次是正規企業,嚴重影響了行業聲譽,所以很多同仁向我表達的是一種憤怒的心情,各界反應也極為強烈。”
就在金堂詐拍事件被媒體曝光后不久,有業內人士直接給歐陽樹英打電話說:一定要嚴厲查處金堂拍賣,哪位拍賣師主持的拍賣會,一定要吊銷他的拍賣師資格。
“根據調查結果、《拍賣法》以及《拍賣師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協會對此事將會做出相應的嚴肅處理。”歐陽樹英認為,“但金堂拍賣事件牽引出的諸多問題同樣需要引起各界的關注;否則,不管文物藝術品拍賣發展多久、市場有多熱鬧,我們永遠都會跑在騙子后面。”
如今,市場中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若是沒有關系,你的藏品再好,也送不進大型拍賣公司的門里去。尤其是在每年的春、秋兩大拍賣季,很多大型拍賣會的預展現場總會出現一些小型拍賣公司和“李鬼”拍賣行搭車的現象——發資料、拉客戶、做活動。
但在孔達達看來,“拍賣公司從大年初一便開始坐飛機滿世界地找拍品。你的東西如果真好,拍賣公司一定跟你合作;如果藏品不對或者分量不夠,拍賣公司自然會婉轉拒絕??删褪穷愃频姆婚g傳言,再加上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的傳統觀念,讓一心想把東西賣出去的藏家很容易被虛假鑒定、美好承諾、高價成交所騙。”
與此同時,推動社會對拍賣認知的不斷專業和深入,在孔達達等業內人士看來也是杜絕假拍發生的當務之急。
就在金堂拍賣事件曝光不久,孔達達的一位朋友還跟他講,要開一家拍賣公司。當孔達達問他為什么時,對方的回答讓他有點無奈:“肯定不會虧呀,因為圖錄費、鑒定費、拍賣費肯定是要收取的……”孔達達說:“你這就是詐騙行為。據我所知,北京也有一些小拍賣公司,一年就能收近20萬元的圖錄費,只是影響面比較小,很多委托人也就自認倒霉了。因為上海是國內拍賣業帶有標桿性的地方,且連續兩三年都有詐騙拍賣案件發生,所以金堂拍賣事件一經媒體披露,震動全國的業內外。”
“20多年來,拍賣行業規則雖在逐步完善,社會對拍賣的認知也越來越多,但不夠專業和理性,成為詐拍現象不斷產生的直接原因。”歐陽樹英認為,“現在看到的是金堂拍賣,但更多的是非拍賣公司在打法律法規的擦邊球,騙取錢財;要想根治類似的詐騙行為,恐怕單純依靠做好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是不夠的,這需要工商、公安、商務等多個監管部門一起探討怎樣解決問題,像聯合行動、廣泛宣傳以及大型拍賣公司的示范必不可少。”
針對騙局的快速升級和擴張,以及詐騙組織可怕的分裂增長——如寶藝公司在被查封之后,其大部分員工憑借熟練掌握的詐騙邏輯和資源很快便“自立門戶”,在上海市徐匯區警方于去年抓獲上海璽允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的78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1人即來自寶藝,歐陽樹英認為:“犯罪組織會像細胞裂變一樣可怕地增長,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違法違規的成本太低。所以要公安、工商、商務等部門聯合建立黑名單制度,對于涉案人員和某些針對性的案例,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上海資深藝術投資顧問、美術評論家石建邦認為,行業規則向社會的宣傳不到位、不深入,監管制度的不完善和實施不力、老百姓又愛貪小便宜等,許多急迫問題得不到解決。“詐騙拍賣雖對于業界不算什么,但也永不會絕跡。由此產生的惡劣影響不僅是損害拍賣企業的行業問題,更是會危害文物藝術品市場發展,引起民眾憤慨的社會問題。”石建邦如是說。
推薦文章
RECOMMEND NEWS
拍界研究 | 合同編與拍賣法律風險防范
11月19日,省拍協在協會黨支部群和秘書處轉發了人民日報11月18日刊載的《學習六中全會這些表述要精讀》
12月2日,印發關于組織黨員和員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通知
10月19日,全省拍賣宣傳周(宜昌站)活動在宜昌啟動
6月26日,湖北東源拍賣有限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和職工走進紅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教育”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增強黨員責任心事業感,自覺肩負使命重任
5月28日,湖北機關黨建網轉發““湖北省拍協黨支部組織參觀“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進行黨史學習教育通訊報道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建設大道439號
郵政編碼:430021 聯系電話:027-8363 4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