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拍訊
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
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困境
- 分類:藝術天地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1-06 11:25
- 訪問量:
【概要描述】“2015年度拍賣行業數據”前不久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國時、北京翰海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去年市場規模較上年有所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成交額下降15.38%。從市場結構看,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縮水直接拉動了整體市場下滑;古代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宮廷藝術、佛教藝術保持穩定增長;名人信札等新門類逐節攀升。而從成交額、成交率等指數看,經過調整的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沒有走出困境。
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困境
【概要描述】“2015年度拍賣行業數據”前不久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國時、北京翰海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去年市場規模較上年有所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成交額下降15.38%。從市場結構看,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縮水直接拉動了整體市場下滑;古代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宮廷藝術、佛教藝術保持穩定增長;名人信札等新門類逐節攀升。而從成交額、成交率等指數看,經過調整的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沒有走出困境。
- 分類:藝術天地
- 發布時間:2022-01-06 11:25
- 訪問量:
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困境
“2015年度拍賣行業數據”前不久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國時、北京翰海等10家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去年市場規模較上年有所下調,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成交額下降15.38%。從市場結構看,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縮水直接拉動了整體市場下滑;古代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宮廷藝術、佛教藝術保持穩定增長;名人信札等新門類逐節攀升。而從成交額、成交率等指數看,經過調整的2015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沒有走出困境。
全形拓:比照相還真實的古老技藝
“我們現在要想把一個物品記錄下來,或者是留下來給后人看,可以拍成照片,或者錄制成影像資料。那古代的人怎么記錄一件物品呢?那就是用傳拓的技藝。”日前,金石器物全形拓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張友海先生告訴記者。
在張友海先生位于小南湖公園內的工作室里見到他時,他剛參加完一個展會回來:“這門神秘的技藝,可謂是中國傳統技藝的奇葩,因其一比一地拓印器物的形制與花紋,有人稱其是比照相還真實的古老技藝。因為照相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器物的尺寸,而全形拓卻是按1:1的比例完整保存了器物的樣子和尺寸。”
全形拓作品毛公鼎
目前,這門技藝掌握者寥寥無幾,張友海是其中之一,他的金石器物全形傳拓制作技藝,已入選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全形拓:最早出現在清代
傳拓技藝是用紙和墨及傳拓工具將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捶印下來的一種方法,發明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傳承至今,為中華文化遺產的有序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不僅為我們保留了無數珍貴的文物、文獻資料和書法藝術資料,而且至今還在文物、考古和古籍保護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形拓”最早出現于清代嘉道年間。江蘇鎮江焦山寺里有尊焦山鼎,起初為鎮江魏姓所有,明末奸相嚴嵩當政時企圖霸占此鼎。魏氏恐子孫不能保住銅鼎,遂將此鼎送至焦山寺保存。入清以后,不少文人學者對此鼎銘文加以考釋題跋,尤以翁方綱的《焦山鼎銘考》一書,使得此鼎名聲大振。于是焦山寺住持六舟和尚以燈取形,把該鼎的尺寸量好畫出輪廓,再以厚紙做漏子,用極薄的六吉棉連紙撲墨拓制成“全形拓”,頗受藏家青睞。金石家阮元知曉后,便邀六舟和尚將自己所藏三代青銅器制成“全形拓”,以饗友人。得者如獲至寶,分外珍惜,從而開創了“全形拓”之先河。
清代的金石大家陳介祺采用分紙拓法,加之繪圖準確,用墨濃淡適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上世紀初,周希丁、馬子云等人將西方傳入的素描、透視等技法應用到“全形拓”中,并用墨色的濃淡來表現光線明暗的變化,使得所拓器物圖像的立體感大為增強。全形拓技術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隨著以攝影為基礎的石印、珂羅版等復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形拓這種費時費工的純手工藝術,急劇走向衰落,近五十余年來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
全形拓作品
我國的傳拓技術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如宋代的氈蠟拓、隔麻拓,明代的套拓、彩拓、煙煤拓,清代的洗碑拓、鑲拓、堆墨拓等。但這些傳拓方法多是以平面石刻作為主要對象,若要對金石器物全形進行傳拓,就必須采用“全形拓”的方法。“全形拓”又名“立體拓”、“器形拓”、“圖形拓”,是一種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傳拓者具備熟悉素描、繪畫、雕刻、剪紙、拓制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轉移到平面拓紙上的一種特殊技藝。
將“魚眼鏡頭”用在傳拓技術上
在工作室里,張友海為記者演示了傳拓的技藝。張友海從自己的收藏中,找出一塊印有“新安書院”的磚,將一張紙敷在磚塊上,然后用棕刷蘸水刷在紙上,使紙入凹處,然后再用拓包蘸墨,敷墨紙上。
看起來似乎是很容易的幾個步驟,其實是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好好掌握火候,例如紙不濕潤貼不上去,但太濕了又容易破。張友海說:“我國古代許多佚毀、漫漶不清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使得一些石刻文獻資料保存下來,讓人們讀到原碑刻的內容并感受到原碑的風貌。”
作為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全形拓的代表人物張友海,他的全形拓技藝順承傳統全形拓的發展軌跡,受教于北京李洪嘯,而李洪嘯正是由周希丁一枝延續而來。從這一傳承也可以看出:全形拓作為一門藝術,雖自上世紀初開始處于寂然狀態,但沒有完全斷絕,只是因為時代的各種原因,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這,也是其日后能興盛的一個基礎。
張友海繼承了前人制作全形拓的手法,如移位法、分紙法、整紙法等等,并注入一些新的時代元素,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因而逐漸為業內矚目。
談到張友海全形拓,首先要提到他的“魚眼法”。所謂“魚眼法”,類似于攝影中的魚眼鏡頭,魚眼鏡頭最大的作用是視角范圍大,視角一般可達到220°或230°,這為近距離拍攝大范圍景物創造了條件;魚眼鏡頭在接近被攝物拍攝時能造成非常強烈的透視效果,強調被攝物近大遠小的對比,使所攝畫面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魚眼鏡頭具有相當長的景深,有利于表現照片的長景深效果。
張友海在制作全形拓中,巧妙地借鑒這種攝影技法,就是為求全形器物關鍵圖案之最大視覺呈現,略微改造所拓器皿部件的排列比例,但是又不失全形的整體形象,這也成就了其最顯著的特征。
再者,張友海創造性地將彩拓技術適當運用到全形拓中,讓全形拓平添了幾分色彩魅力。平面的彩拓于明代已經出現,而作為全形的彩拓一直無人涉足。張友海在全形拓制作過程中,積極吸收傳統平面彩拓因子,并將之與全形拓技藝結合,從而形成了全形彩拓,這不能不說是張友海的“創造”,更是他全形拓的另一顯著特征。
想把武漢文物都拓下來
張友海說,只要喜歡用墨去表現歷史的,都可以學做金石傳拓。當然,要想拓得更均勻更分明,還需要不斷提高技藝。難不難呢?用心去做都不難,當然知識越多越有利。掌握了傳拓技藝只是一方面,而傳拓的目的更重要,哪些東西值得去拓?哪些更具有傳拓的價值?張友海認為,并非所有的文物都有拓的意義,要從保護文物、保存文物這個方面去考慮。“就我個人而言,在平面拓的范圍內,我準備將武漢1949年之前值得保留的那些文物古跡都拓下來保存下來,現在大規模拆遷,要跟時間賽跑,跟拆遷賽跑。據我所知武漢的磚瓦廠最多,這方面需要保護的文物很多,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張友海說。
張友海前幾天收到一條微信,說國棉一廠家屬院要拆遷,他趕緊跑去撿了幾塊磚。這么一撿又有了新發現。以前都認為這個家屬院是50年代建成專家樓的,而張有海從磚上的字來考據,這個家屬院不是50年代建成的,應該是二三十年代建筑的。此磚也不是二次使用的,他認定這批磚是二三十代年磚廠生產的,他認定這些磚廠公私合營后都解散了,從而可以斷定,這還是鐵廠當年留下的產物,磚質、文字上都不同新中國成立后的產品,可惜都拆了。這就是最有意義的事,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金石學是相互聯通的,涉及很廣,建筑繪畫書法,包括人文軼事及歷史變遷,等等都在其中。越鉆學問越深,越鉆越有意思。
推薦文章
RECOMMEND NEWS
拍界研究 | 合同編與拍賣法律風險防范
11月19日,省拍協在協會黨支部群和秘書處轉發了人民日報11月18日刊載的《學習六中全會這些表述要精讀》
12月2日,印發關于組織黨員和員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通知
10月19日,全省拍賣宣傳周(宜昌站)活動在宜昌啟動
6月26日,湖北東源拍賣有限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和職工走進紅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教育”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增強黨員責任心事業感,自覺肩負使命重任
5月28日,湖北機關黨建網轉發““湖北省拍協黨支部組織參觀“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進行黨史學習教育通訊報道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建設大道439號
郵政編碼:430021 聯系電話:027-8363 4019
